剧变中的世界秩序:存量博弈、礼崩乐坏、新老交替(二、上)
二、存量博弈的世界
先复习一下上一期的主要内容:
要点三:均势体系是一个高频度冲突的体系。
要点四:世界秩序的稳定性随着主要均势成员的数量下降而上升。
要点五:过往世界秩序的演化,是一个主要玩家数量不断减少的过程,最终归一。
所以,将来的世界秩序如果有任何的变化,在中短期一定是向着更不稳定的方向,一定会有更多的冲突。
要点一:Pax Americana时代做蛋糕的速度大大下降。
要点二:中国和美国,是Pax Americana最大的赢家,其他发达国家也有所获益。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
这个世界,还有增量蛋糕么?
如果没有了增量,存量的蛋糕该怎么分?
这会如何影响世界秩序?会如何影响我们?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增量和存量的问题。
2.1 蛋糕是如何做大的?增量主要来自于哪里?为什么说我们的世界现在已经进入了存量博弈?
前面我们说过,现行世界秩序Pax Americana在做蛋糕方面,整体上并不是那么的优秀。
这是为什么呢?在大家的感受以及主流财经媒体的叙事中,这段时间的全球化(产业转移、贸易扩张、金融自由化)不是应该让蛋糕大大的增长么?
简单来说,这是因为,全球化3.0阶段横向增量蛋糕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被纵向增量的极大放缓给抵消了。下面我们来解释一下啥是横向和纵向。
2.1.1. Pax Americana的增量蛋糕来源
在人类历史上,增量蛋糕主要来自两个维度:
纵向:通过科技进步来实现增量。
横向:在给定技术水平下,通过占有更多的资源以及通过更加深度一体化来实现增量。
纵向科技进步能够实现增量这个很容易理解,毕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中华大地的普遍共识。这里的科技既包含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硬科技,也包含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软科技。
在科技进步这个维度上,在人类历史上,在宏观的层面上大体是正向增加的,尤其在工业革命以后。
横向增量的蛋糕又细分为两种主要方式。第一种是简单地域扩张做加法,占有更多的土地和资源,从而做大蛋糕。
第二种横向增量蛋糕,是经济一体化做乘法。把现存的人口、土地、和资源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促进专业化和有效分工,从而提升整体经济效率,做大蛋糕。
在人类历史上,横向方面却显示出相当强烈的周期性。持续的科技进步带来纵向的增量蛋糕,最坏情况也只是没有增量。而横向方面,无论是占有更多的资源,还是经济一体化,都是可逆的过程。每次逆转,都会带来可怕的减量博弈。
在全球化3.0时期,在横向一体化方面,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里,中国大陆的十四亿人口融入了Pax Americana的经济循环。产业转移、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等等也都不断加深经济一体化的程度。
横向一体化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国际贸易的GDP占比。比重越高,说明全球经济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上图显示全世界国际贸易与GDP的比重。数据来源是世界银行。可以看出:
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里,国际贸易的GDP占比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这带来了巨大的增量蛋糕。
但是,提升的速度在2010年之后就趋于零。这意味着,未来的增量可能不复存在。
虽然全球化3.0时代在横向的增量蛋糕上表现突出,虽然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大家还能回忆起仅仅10年前那个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微信支付宝饿了么的年代是什么样的么?),但是整体上来说,人类技术进步,以及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大大的放缓了。
再一次,这个与我们的感受相当的不符,但是数字不会说谎。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通过一个叫全要素生产率(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的因素来体现的。具体来说,单位时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能是因为三个主要因素:劳动力素质更高(下图的education),投入了更多的资本(下图的capital deepening),以及技术的提升(下图的TFP)。
下图来自于《The Rise and Fall of American Growth》,作者是斯坦福大学的Robert Gordon教授,研究了美国从1870年到2014年将近150年历史中生产力和人民实际生活水平的变迁。PS这是一本全长700多页、尺寸类似板砖、字体大小非常折磨眼睛的书。不过内容超级推荐阅读。这是孙正义所谓的“时光机”理论的最佳教材之一。
大家需要关注的是上图中三个时间段里TFP(底部黑色柱子)的高度。可以明显的看到,从1970年开始,TFP的高度明显的下降,从1920-1970年间的每年将近2%下降到每年仅仅0.6%,下降了整整三分之二。
换句话说,在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Pax Americana期间几乎下降了约三分之二。
要点六:最近几十年来,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下降。
那为什么在过去的几十年,科技进步的步伐大幅的放缓?
2.1.2 人类纵向增量蛋糕发展史
“We wanted flying cars. Instead we got 140 characters.”
——Peter Thiel
虽然大家都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大家对于人类历史上科技发展的节奏和阶段,以及对于生产力的影响,却不一定很清楚。
在现在大众媒体,尤其是西方大众媒体的语境中,人类社会的技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一个是蒙昧的古代(农业社会):基本没有技术进步,人类社会陷在马尔萨斯陷阱里。西方从古埃及到阿拉伯帝国再到奥斯曼帝国、东方从河姆渡到夏商周再到明清的生产力都没有本质提升,周而复始的重复王朝周期律。这是一个黑暗的、麻木的、绝望的、需要被拯救的时代。
另一个是光明的近现代(工业社会):被圣光普照的欧洲,因为他们逻辑理性、自由民主、重诺守信、善于合作、爱好贸易、相信市场,在引领人类走出蒙昧的使命召唤下,诞生了牛顿、瓦特、爱因斯坦等等无数的科技伟人,为全人类带来的光明,从此人类的生产力摆脱了成千上万年的停滞,开始了伟大的工业革命,科技不断匀速进步,一直到今天。
真实的人类历史,当然不是这样的。
人类并不是天生就会取火、能耕田、会驯兽、能织衣、会盖房、能识文、知天时。所以我们有了燧人、神农、伏羲、嫘祖、有巢、仓颉、颛顼诸位先贤。这些当然可能是完全虚构的人物,但是他们体现了古代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即使进步的速度按照今天的标准比较低下。
比如动植物的驯化,就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仅仅四百年前的西瓜,长的是这个样子:
人类社会主要的科技进步,下图是个不错的参考。
(文明4的科技树,深刻怀念文明3的大图书馆
可以看出,在工业革命前的漫长岁月里,人类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停滞或者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世界里。相反,人类的科技是在不断进步。虽然进步的速度放在今天来看非常小,但是累积起来的进步并不小。
问题来了,上图中有那么多科技,我们该怎么理解科技进步?我们咱们知道什么新科技是划时代的,什么可能只是小幅前进?
科技的发展,体现在很多的方面,但是有三个方向是主线。要理解科技的进步,主要抓住这三条主线即可。
这三条主线就是物质、能量、信息(原来玄幻小说里常见的精气神设定的套路不是没有道理的
并非巧合的是,咱们判断人类文明发展程度最常见的标准,就是物质、能量、信息这三方面的代表性科技,比如:
物质: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能量:蒸汽机时代,内燃机时代;
信息:信息时代,智能时代。
这背后是有深刻的道理的。
决定人类文明水平的就是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而生产力就是人类有目的的利用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举个栗子,我们最常见的劳动:烹饪。烹饪的本质,就是通过各种加热的方式(能量)、有目的和方法的(信息)、用炊具(物质)把食材(物质)变成更美味和更容易吸收的食物。
在不同生产力状态下,烹饪的生产力水平也不一样。
时代 | 新物质科技 | 新能量科技 | 新信息科技 |
远古 | 石器、陶器 | 近期太阳能(木柴) | 口口相传 |
古代 | 金属炊具 | 远期太阳能(煤炭) | 书面的食谱 |
现代 | 塑料制品 | 电力 | 自动化炊具(电饭锅、烤箱) |
未来 | 人工食材? | ? | 机器人厨师? |
所以说,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和文明水平,主要取决于:
有没有合适的物质材料科技来制造满足人类需求的物质产品以及生产工具,比如铁器的广泛使用使得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幅提高;
有没有足够的、足够方便使用的能量科技来实现生产和交通,比如蒸汽机的发明和大量易开采的煤炭的存在把人类送进了工业时代;
有没有便捷有效的信息储存和传递科技(包括交通科技)来更好的把人类组织起来,比如造纸术和印刷术使得学习的成本大幅下降,比如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天翻地覆。
关于这方面有三本书推荐阅读:
《Guns, Gems, and Steel》,作者是Jared Diamond,比较充分的讨论了物质材料(比如适合人类耕种的谷物种子和适合人类驯养的大型牲畜)的重要性;
《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作者是Ian Morris,比较充分的讨论了能量的重要性;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 Kind》,作者是Yuval Noah Harari,比较充分的讨论了信息技术比如语言的诞生的重要性。
所以人类从十万年前走出非洲开始(不是所有同学都认同非洲起源说,这个先忽略),一直到现在,其实经历了四次科技大突破带来的生产力革命,每一次都让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突飞猛进。
下表是个简单概括。
生产力革命 | 时间段 | 新物质科技 | 新能量科技 | 新信息科技 |
农业时代 | 公元前1万年- 18世纪中 | 谷物、家畜、木材、陶器、铜、铁 | 利用谷物大规模固化当期太阳能; 畜力; 水力 | 文字 造纸术 印刷术 航海术 |
蒸汽时代 | 18世纪中- 19世纪末 | 煤、铁、玻璃 | 利用煤炭固化的往期太阳能; 蒸汽机 | 火车 |
电气时代 | 19世纪末- 20世纪中后 | 石油、钢、铝、塑料 | 通用能:电力; 内燃机 | 汽车、飞机、航天;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 |
信息时代 | 20世纪中后- 21世纪初 | 半导体、稀土 | 核电、光伏、风能 | 电脑、手机、互联网 |
请注意一点:在信息时代,人类社会主要的能量来源以及交通方式,仍然是上一个时代的(化石燃料、汽车、飞机)。人类历史最大功率的运载工具,仍然是五十年前阿波罗登月时期的土星五号。
那这些技术进步的速度和程度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来定量的看一看。物质和信息科技不太量化进行跨时代的对比,我们就来看看能量科技。
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阶段人均能量消费水平的概况。
可见每进入下一个主要时代,人均能量消费水平都要提升若干倍。请注意这一点,在人均能量消费水平没有革命性的变化的时候,很难说我们进入下一个时代。这就是为什么其实信息时代算不算一个新的时代还是有着很大的争论。
而在每一个时代,科技的发展速度并不是平稳的、线性的,而是伴随着一个个大的技术周期。在每个技术周期,技术的扩散和生产力的提高大致都遵循S曲线,特别是在大周期的末期会有一个停滞期。下图是概念。
概念之后看数据。下图是过去百年间主要的科技产品在美国家庭渗透率变化的实际情况。
可以看到两点:
新科技对于人类社会的渗透,基本都遵循了S曲线;
相比与上个世纪,新科技的S曲线更加的陡峭,即科技渗透和成熟速度更快。
所以,科技大周期的不同阶段,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截然不同的。
回到我们前面讨论过的,Pax Americana时期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发展推动力大幅下降的重要现象。
上图是美国全要素生产率更加详细的历史数据。每个柱子的宽度代表持续的年份,高度代表每年的生产力增长率。可见1920-1970是个生产力增长迅猛而持久的黄金年代。
相对来说,信息时代对于生产力的贡献就小多了。仅仅在1994-2004年之间有个小高潮。
所以,我们现在,就处于第四次生产力革命(信息时代)的末端。我们处在电脑时代末期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充当了半个世纪创新时钟的摩尔定律的失效。
现在的热门科技概念比如5G、IoT、工业互联网、电动智能车等等,对于经济增长肯定会有帮助,但是这些增量相比蒸汽机这种划时代的突破来说,太有限了。
为什么这么说?请再次回忆上面的一个重要结论:每一个大时代,人均能量消费需要能够提升几倍(或者将来在信息科技的作用下,能量利用的效率提升几倍)。
借用一个流行的概念,就是我们正处在康波周期的萧条期。每个康波周期五六十年的尺度,和第二、三、四次生产力革命的历史经验非常好的契合(分别各自是两个、一个、一个康波周期)。
所以说,在人类成功开启下一个科技大周期(尤其是划时代的能量科技)以前,纵向的增量蛋糕可能是指望不上的。请注意我们讨论的是科技大周期,比如可控核聚变这样革命性的能源技术,比如成熟的人工智能这样革命性的信息科技,或者比如彻底解开基因之谜这样革命性的信息科技(生物技术本质上是信息技术,DNA、RNA等遗传物质就是生物的编程语言)。
PS有很多人认为我们科技难有突破,是因为基础理论已经很久没有突破了。上一个理论物理的大突破期,还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这点我不是很确定,不评论。不过还是要致敬那个群星璀璨的年代(虽然俺大学时期没少受折磨
总结一下:
要点七:人类现在正处于科技进步周期的末端,在可见的未来,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会很有限。人类经济纵向科技发展的增量蛋糕,在可见的未来会很有限。
2.1.3 人类横向增量蛋糕发展史
说完纵向,我们来看横向。前面说过,横向增量的蛋糕细分为两种主要方式:
简单地域扩张做加法,占有更多的土地和资源,从而做大蛋糕。
经济一体化做乘法。把现存的人口、土地、和资源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促进专业化和有效分工,从而提升整体经济效率,做大蛋糕。
先说地域扩张。这个非常好理解。更多的土地,更多的资源,自然能带来更大的蛋糕。
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地域扩张的例子,就是大航海和由之最终形成的全球化1.0(欧洲秩序),把几千年来人类文明核心区从亚欧大陆(东亚、中东、西欧、中亚草原走廊)扩展到了非洲、南北美洲、和大洋洲,土地面积上几乎翻了一番。
这次地域扩张,另外还带来了很多原本没有的物质材料(著名美洲原产食品包括玉米、土豆、红薯、辣椒等等),极大的扩展了生产力的边界并且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咱们中华文明,也是地域扩张的极大受益者。我们的先祖,最早也就是从渭河流域和汾河流域这两块小地方,一路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用铁(一开始是青铜)和血的物质真理以及“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的文化输出,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了世界第三大的版图。
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花三分钟欣赏一下人类文明疆域尤其是中国疆域的变迁史。(该视频应该是基于现在主流史观制作,对于西方历史是否是信史的问题这里不评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先人一边扩张,一边建设,经过千年的持续开发,终于把长江流域这个先秦时期的烟瘴之地变为了世界有名的鱼米之乡。所谓“两湖熟,天下足”,建设完毕的长江流域对于唐宋以降中国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可是在汉朝的时候,对于当时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国人来说,长江流域可是十足的世界尽头蛮荒之地。把人流放到江南,可能就跟现在把人扔到亚马逊雨林里一样(而且没有任何现代的工具和药品)。
稍微多说一点。与很多同学的感觉相反,中华文明是一个非常有扩张性也扩张的非常成功的文明,武德相当充沛。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寸的土地是靠充话费送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只不过,我们很早就扩张到了已知世界适合农业区域的尽头。在漫长的岁月里,能够维持低成本统治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工具,就显得要比用来开疆拓土的武力更加重要。
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一直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
很多同学不知道的是,虽然我们的外交辞令喜欢强调“自古以来”,但是实际在云贵建立稳固的中央统治(改土归流)只是明朝的事情,而东北、蒙古、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这些占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大半领土的地区,其实只是到了清朝才第一次由一个定都汉地十八省(民国早期十八星旗的来源,《让子弹飞》里出现过)的政权实现了稳固统治。
而期间也经历了康熙准格尔平叛(新疆)、乾隆大小金川平叛(川藏)、同治回乱(陕甘宁)、以及左宗棠收复新疆等数场大型战争。期间任何一场战争输了,今天的中国大西部很可能就是其他的国家了。
在另一个地缘方向,明朝开始的华人大规模下南洋,如果不是因为大航海带来的西方的干扰,也许早就把南海变成了我们的内湖。
中华文明对于土地(还有房子)的渴望,是深深的刻在骨子里的。
说回全球的地域扩张,很显然,在人类可以有效的改造沙漠冻土、有效生活在海洋里、或者星际殖民之前,地球可能没有什么可以地域扩张的空间了。这是绝对的存量博弈。而海平面持续上升,甚至会让全球宜居地的面积进一步减少。
说完地域扩张,再来看经济一体化。这是一个潮涨潮落的过程。
理论上,经济一体化能够更好的实现分工和专业化,由此提升经济活动的效率,从而做大蛋糕。但反过来同样成立。
前面我们简要介绍了全球化0.0到全球化3.0的过程。
很显然,每一次全球化的深化,都带来了贸易的大幅增长、人员和技术的扩散、以及整体经济增长率的提高,从而做大整体的蛋糕。但是当全球化出现反复的开始逆全球化的时候,则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从而让蛋糕变小。
全球化1.0,让发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扩散到了美国和日本,为欧洲的资本带来了新的市场和投资目的地。
全球化3.0,则是让工业革命进一步扩散到了中国。而现在的中国对于欧美资本、跨国企业、以及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站在2019年的今天,我们的全球化已经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几乎进无可进。
在贸易方面,WTO的框架非常成熟,而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税水平也降到了一个非常低的程度。
而国际贸易GDP占比的提升速度也显著放缓,在最后的8年中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全球化另一个支柱:产业转移和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也在逆转。每年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FDI,俗称外商投资)与GDP的比重在1990年之后快速上升,但是在金融危机之后的10年里快速下降。
数据反应出来的是过去。对于将来,重要的是意愿。
而主要成员国对于维护多边体制的决心和意愿在下滑。特总上台之后,美国作为Pax Americana的维护者不断的退群,并且实质上已经瘫痪了WTO。(WTO上诉机构常设7名法官,近两年来由于美国拒绝遴选新的法官或者延长现有法官的任期,自2019年12月起上诉机构只剩一名法官,已经实质性瘫痪。)
所以,整体来说,全球经济的横向增量蛋糕,看起来几乎很少,甚至是负向的(逆全球化)。
要点八:全球经济的横向增量蛋糕,在可见的未来甚至可能是负的。
当然,事情没有这么绝对,我们在后面的章节里会谈到这一点。答案就在下面的两张图里。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
所以总结一下这一部分:
要点六:最近几十年来,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下降。
要点七:人类经济纵向科技发展的增量蛋糕,在可见的未来会很有限。
要点八:全球经济的横向增量蛋糕,在可见的未来甚至可能是负的。
这一切都不断的让人想起,百年前可怕的大萧条,那个人类世界上一次经历存量博弈的时代。
那么问题来了:
存量博弈的世界为什么可怕?
大家为什么不能岁月静好各安一隅?
且听下回分解。
==============================
本系列的第二部分上半部已经结束,后续部分会争取在春节假期剩下几天里陆续发出,敬请关注我的公众号
本系列的先前章节: